【中医药抗疫征文优秀作品】誓言无悔——南通市中医院首批援鄂医疗队出征“满月”纪实

2020-10-10 09:15:36
本公众号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方微信,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色“中国中医”进行关注


微信图片_20201010091446.jpg


誓言无悔.mp3来自中国中医18:00


微信图片_20201010091454.png


誓言无悔 
——南通市中医院首批援鄂医疗队出征“满月”纪实


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 焦毅


“春已来,归可期,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惜架上药生尘。”2月24日晚,新冠肺炎重症转轻患者杨女士向黄杰医生发来一封感谢信,读完信后感慨万千的黄医生,在日记里写下了这句话。而这一天,正是南通市中医院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满月”的日子。


微信图片_20201010091458.jpg

南通市中医院6名队员举起右手为自己也为武汉加油鼓劲。

国粹传承

左手写爱,右手是职责

国粹传承


1月25日,庚子鼠年第一天。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缘故,南通市首批赴鄂医疗队发出了集结号令,来自南通市中医院的6名医护人员出发前往武汉,他们是:呼吸科副主任中医师苏成程、主治医师黄杰;呼吸科主管护师瞿留、护师蒋丽;ICU主管护师金秋芬、卞翠琴。


火车上,瞿留的鼻子有些发酸。两天前,当护士长在微信群发出组建医疗队的通知时,她没有丝毫犹豫,第一个报名:“我工作经验比较丰富,和科里其他姐妹相比家庭负担小很多,请派我参加!”事后,瞿留满怀忐忑地告知母亲,却得到了最温暖有力的支持:“既然选择这个职业,就必须履行它的职责。去吧,你只是换了一个地方战斗。”这句话坚定了她奔赴一线的决心,然而出发前妈妈转身偷偷拭泪的模样让她心疼不已。


作为南通市首批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也是南通市中医院这支队伍的“大哥”,苏成程的心情是复杂的。他一遍遍抚摸着口袋里妻子为自己准备的药物——“你有慢性湿疹,到了武汉,不要因为工作忙就忘记吃药”;一遍遍回忆着分别时四岁的儿子佑佑小手搂抱着自己脖子的场景,那细软温热的呼吸似乎还萦绕在耳边。然而,从医的诺言和医者的天职,使他内心无比坚定:“当我选择做一名医生时,就已经做好随时为医学献身的准备。作为一名呼吸科医生、一名共产党员,此刻我应该、也必须站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方!”


近了,近了,目的地就在眼前。


1月26日下午两点半,队伍抵达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最核心区域——武汉。


国粹传承

77节台阶后的“战场”

国粹传承


根据江苏省援鄂指挥部的统一安排,南通市中医院6名医护人员与省内其他6家医院共27人定点支援武汉市江夏区中医医院。当援助队员到来时,早已超负荷工作的院领导和医护人员们都激动得热泪盈眶。


严峻的形势让队长苏成程心中警醒。一方面,他带头认真参加院感知识学习,对全体队员逐个进行考核,确保培训到位;另一方面,他作为核心队员率先进入江夏区中医医院查看情况,发现这所始建于1981年的医院,由于建筑老旧等多种原因,院感防护存在明显不足。在江苏组感控专家的指导下,大家对医院的“三区两通道”,即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区以及医生通道、患者通道进行了优化完善,为下一步全体医疗队员进入医院正式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刚到武汉那几天,大家的内心充满忐忑:有的女队员偷偷在被子里掉眼泪;还有人因为水土不服、饮食不惯等出现了腹泻、胃痛。然而,当大家踏着77节台阶步入病区后,那些害怕、担心的情绪,一下子全都消失了。


是的,77节。这是卞翠琴头天上班时,一节一节数过来的。台阶的那一边,就是充斥着新冠病毒的隔离病房。“真正打动我们、给我们勇气的,恰恰是这些患者。”卞翠琴这样说。病房内没有陪护,所有患者都是由护士安置到床位上,有的需要搀扶,有的需要动用轮椅甚至平车。在患者眼里,卞翠琴分明看到了恐惧和无助,“没有亲人陪伴,他们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我们医护人员,我们就是患者的精神支柱。”一开始,很多患者不能接受确诊的现实,情绪或低沉或暴躁,卞翠琴总是耐心劝慰和安抚,甚至像哄孩子一样鼓励他们多吃一口饭,“只有保证摄入,免疫力才能增强,他们才有更大的希望早日战胜病魔。”


大家戏称穿上全套防护服的医护人员为可爱的“大白”,然而,其中滋味常人却难以体会:防护衣毫不透气,N95口罩会使佩戴者呼吸困难;同时,任何护理操作都要非常小心谨慎,一旦幅度过大,就有可能面临防护服破损的危险。这些对大家的体力和专业都是极大的考验,常常是刚做完几项操作,后背就已全部湿透。才几天工夫,队员们的鼻梁、脸颊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压伤和破损,双手也因频繁的清洁消毒和佩戴手套而红肿甚至生出水泡。


“为了节约防护物资,大家早晨上班前都主动地禁水少食、用上了纸尿裤。虽然护目镜上满是雾气,可我们在给患者穿刺时尽量一针见血,减少他们的痛苦;虽然戴着双层口罩呼吸非常费力,可是看到患者期盼的眼神,我们还是会多跟他们聊上几句,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就这样,“芬妈”金秋芬把她对患者一贯的细心温柔,带到了武汉新冠肺炎患者的身边。


国粹传承

特殊而有爱的“一家人”

国粹传承


抵达武汉后不久,队长苏成程就根据工作需要和队员们各自性格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团队分工:黄杰负责物资储备工作,身体结实的他还是队里的“体力担当”,女队员们力不能及的重活儿由他全部承包;瞿留负责外联工作,与后方保持沟通联系;金秋芬、卞翠琴和蒋丽三位女队员则担起了“生活委员”的担子。


尽管工作中被分配在不同病区,下班回到住地也不能随意串门,但大家通过微信视频互相加油打气,聊一聊防护技巧、脑补最想吃的美食,女队员间谈谈生理期“包大人”的使用诀窍。房间将彼此隔离,却隔离不了浓浓的关怀和友爱。


蒋丽是6名队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在登记队员信息时,苏成程留意到正月初十是蒋丽的33岁生日,便和其他几名队员商量好,要在当天给蒋丽一个惊喜。于是,在物资紧缺的情况下,大家用桶装泡面代替长寿面,用袋装小面包摆成爱心形状——这也许是世界上最简陋的“庆生派对”,却也成就了蒋丽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次生日。她在当晚的朋友圈中饱含感动地记录道:“从未想过会在外面,没有家人的陪伴、一个人过生日。但是晚上哥哥、姐姐们精心准备了惊喜,有这样一份心,足矣!”


就这样,在远离家乡800公里的武汉,6名队员相互关心和支持,团队的友爱互助成了鼓舞士气的最佳“武器”,也成了促进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每一个患者,最迫切的希望就是早日康复、离开医院,而我们就是帮助他们实现这一愿望的人。”在工作中,瞿留目睹了同事,尤其是苏成程、黄杰这两名共产党员身先士卒、敢于担当的表现,她与其他几名队员一起,在抗疫一线书写下了想要加入党组织的迫切渴望。最终,经党组织研究决定,吸收瞿留为光荣的预备党员。在给妈妈的信中,她高兴地写道:“妈妈,现在我不仅是您膝下的小女儿,更是保家卫国的一名白衣战士!”


国粹传承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国粹传承


1月29日,经过严格的院感培训,江苏医疗队迅速投入到抗疫工作中去,与江夏区中医医院一线医护同步上下班,共同查房、分析病情、讨论治疗方案。队中13名医生分成三组开展工作,苏成程、黄杰与另两名医生为第二小组,由苏成程担任组长,负责医院三区、六区,其中一个为确诊病区,共80张床位。


在医疗工作中,苏成程发现中医药的介入对新冠肺炎患者非常有必要。“一些口苦、纳差、腹胀、失眠的症状,服用中药后效果都挺好。”医疗小组坚持中西医并重,在他负责的两个病区中,几乎所有患者都服用了中药。经规范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病情有明显好转或趋于平稳,重症患者也日趋减少。杨女士便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


2月15日,杨女士病情突然加重:吸氧状态下氧饱和度只有83%左右,患者胸闷气促,随时有呼吸衰竭、气管插管的风险。秉持着“不抛弃、不放弃”的救治原则,一场与新冠病毒的“拉锯战”就此开始。在苏成程、黄杰的指挥下,一条条抢救方案有条不紊地施行:严格按照诊疗指南给予无创呼吸机支持,加用抗病毒、静丙、免疫蛋白等,并密切关注患者生命指征变化,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在与病魔交战的过程中,杨女士几次产生了放弃的想法,恐惧正悄悄压垮她的心理防线。黄杰、苏成程一遍又一遍地鼓励她、给予她力量,“疾病不会造成任何一个人的毁灭,放弃希望才是人生最可怕的事情。”“坚持!想想自己的家人!情况正在好转,千万不要放弃!”这些话深深地打动了杨女士,最终使她打消了放弃的念头。对于杨女士来说,是这群可爱的医护人员给了她宝贵的第二次生命。


经过连续数日不间断地密切观察与积极治疗,杨女士的病情终于有了明显改善。2月22日,患者血氧饱和度98%、体温36.8℃、呼吸19次/分、心率70次/分。这说明,杨女士终于平安度过了这道最危险的“关口”。当天查房时,她已能自己起身坐稳。当看到几个熟悉的身影走进病房时,杨女士高兴地笑了,“现在身体感觉轻松多了,也不再胸闷气短。胃口也好了起来,想吃些东西,真是一天比一天好。看见你们,我一下子就踏实了,谢谢。”


提到这些出院患者,黄杰感慨地说:“‘感谢江苏来的医疗专家苏主任、黄医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这是我们在武汉一个月来听到最多的一句话。疲劳、压力,这些固然都有,但更多的还是成就感和自豪感。当看到一个个危重患者病情逐渐好转、最终康复出院,我们疲惫的身心便会重新充满前行的动力。”


2月24日,武汉,天气晴。南通市中医院首批援助武汉医疗队出征“满月”。这一天,是中国传统的“龙头节”, 黄杰和苏成程用电推刀互助剃了个清爽的“卤蛋头”,女队员们也对着镜子,象征性地修理了自己亲手剪短的头发。不为别的,求一个吉利的好兆头——最坏的一切都将过去,武汉的春天,已经在路上。


相关链接


【中医药抗疫征文优秀作品①】苔花如米小 也如牡丹开


【中医药抗疫征文优秀作品②】终生难忘的战疫67天


【中医药抗疫征文优秀作品③】疫情下,中医护理有温度


【中医药抗疫征文优秀作品④】青春在“战火”中燃烧


【中医药抗疫征文优秀作品⑤】武汉再遇花木兰——记甘肃省中医院援鄂前线护理团队


    【中医药抗疫征文优秀作品⑥】战疫的中医力量


    【中医药抗疫征文优秀作品⑦】在抗疫战场火速入党是我一生的骄傲


    【中医药抗疫征文优秀作品⑧】当口罩变成第二层皮肤


    【中医药抗疫征文优秀作品⑨】归来后,我想给你一个拥抱


     【中医药抗疫征文优秀作品⑩】曙光——记武汉雷神山医院里的抗疫画面


    【中医药抗疫征文优秀作品⑪】中医悍将张伯礼:侠肝义胆 “医”无反顾


  音频:秦宇龙

  编辑:王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