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郑访江:带领百姓从贫困通往幸福
内容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记者:李娜
在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中医药行业40余人获表彰。获表彰的中医药人或在临床岗位,或在基层一线,或在科研前线为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默默贡献力量。本公众号今日起将推送获表彰中医药人的先进事迹与故事,分享他们的感受,学习他们的精神。
他是黄土地上农民的儿子,走出大山的他,用自己的激情与汗水回馈养育他的黄土地和老百姓——
郑访江(右)入户调研指导贫困户脱贫。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这是一个关于黄土地的故事。
一个年轻人从黄土地走出,又反哺黄土地上的人民。
有人说脱贫攻坚是一项最艰苦、最繁重的工作,但他对这项工作却永葆耐心与激情,这源于他对这片黄土地的理解与热爱。
2018年,他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2020年,他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这是党和国家,也是黄土地上的人民对他的认可与褒奖。
他叫郑访江,是甘肃省中医院团委书记、主管医师。从贫困通往幸福这条路,他走了两次,一次是自己一个人走,一次是带着侯坡村的老百姓一起走。
农民儿子:他赤手空拳走进城市
1982年,郑访江出生于当时的国家级贫困县甘肃省庄浪县大山深处,贫困是他生命的底色。
初中毕业后,听说在平凉市打工一个月能挣500元,生活贫困的他走出大山到平凉市打工。在平凉,郑访江和一起打工的伙伴每天重复着将几吨重的砌桥大石头搬上手推车,繁重的工作让他受了伤。“总不能一辈子搬石头啊!”要凭借知识改变命运的想法,促使他再次回到校园。
回到学校的郑访江,发奋学习,立志成才。那时的他,或许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经历,为日后在扶贫工作中的出色表现打下了基础。
2002年,郑访江如愿考上了甘肃中医学院(现甘肃中医药大学)。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和实践中,郑访江意识到,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战胜贫穷的勇气、缺乏战胜贫困的决心。而教育可以斩断穷根,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奋斗可以成就幸福。
大学期间,郑访江被评为“全国优秀学生干部”。毕业后,他进入甘肃省健康教育所工作。2011年,由于工作表现优异,他作为优秀人才,被引进到甘肃省中医院工作。几年后,工作成绩突出的他成为甘肃省中医院团委书记。
2017年,经院党委选派,郑访江以扶贫干部的身份驻村帮扶。有人问他:“你房子车子位子都有了,为啥还要去农村?”
而郑访江眼前看见的是城市的大高楼,心里装的却是生自己养自己的黄土地。回去,是来自内心强烈的召唤。
当时,郑访江的二儿子出生才两个多月,70多岁长期患病的父母也需要人照顾,为了维持家里的日常运转,他请来远在老家的姐姐来照顾父母和妻儿。
他第一时间赶到帮扶点通渭县第三铺乡侯坡村,这是该县的深度贫困村,贫困人口有88户439人,贫困发生率为42.2%,这里有最难啃的“硬骨头”。
驻村干部:他下定决心摘掉“穷帽”
刚到村里,郑访江就感受到了村民对他的质疑,“省中医院来的,帮扶个啥呢?”而郑访江也第一次对农村环境感到陌生,农村工作对他也是一门全新的学问。怎样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他要从头学起。
郑访江俯下身子,放下架子,挑起担子,甩开膀子,他要带领侯坡村老百姓脱贫致富,走向幸福。
“侯国军可不好惹。”当地建档立卡户侯国军连续4年不缴纳新农合保险费,初到村里的郑访江在“谁去也没办法”的情况下,主动联系,登门拜访。
第一次拜访,郑访江也碰了壁。回来后他反复寻思,解决这件事,必须和侯国军交心,深入了解他为何不愿缴费。第二次走进侯国军家,郑访江不再急着说缴费的事,而是与侯国军围炉而坐,喝茶聊天。
了解到侯国军不缴费并不是没钱,而是此前政府承诺免费给村民的扶贫牛犊还没有落实到位,所以对村干部不信任也不配合。得知原委,郑访江心里有了底。
他向侯国军打包票,这些政策一定落实。可侯国军还是不信:“你是外来人,村里的事你做不了主,我怎么相信你?”
郑访江立马拿出纸和笔,将侯国军的诉求和自己的承诺白纸黑字写在纸上,并按上了红手印,告诉他“办不到可以此为据,向上级反映”。
侯国军被郑访江的真诚感动了,当即同意缴纳新农合费。后来,郑访江协调帮助侯国军落实了那头扶贫牛犊,还给他送了棉衣。2018年,侯国军的妻子先后4次住院,医疗费花了1.5万余元,累计报销1.2万余元。新农合大大减轻了侯国军一家的负担。
此后,侯国军逢人就说,这位年轻干部说话办事靠谱,值得信任。郑访江在该村的帮扶工作慢慢有了进展。
为了深入细致了解侯坡村各家情况,郑访江挨家挨户走访。从针头线脑、上学就医、种植养殖,到安全住房、帮助就业,郑访江细心地关心着侯坡村百姓的生活,他从一件件小事做起,努力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殷殷嘱托。
为让侯坡村从根子上脱贫,郑访江与村干部反复研究,决定给侯坡村引进增收产业和项目。郑访江带领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开始了没日没夜连轴转的工作。
如今,占地100亩的光伏扶贫电站已落户侯坡村,直接带动周边3个乡镇410户兜底保障贫困户每年每户分红3000元以上。侯坡村牛羊产业稳定增收,每户每年平均养牛的收入在8000元以上。郑访江还联合村干部,积极引导群众不断扩大花椒、金银花、早熟马铃薯等种植规模,并套种黄豆、玉米等经济作物,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
2019年底,侯坡村贫困人口从2016年底38户200人下降到4户19人,贫困发生率从19.2%下降到1.8%,下降了17.4个百分点。也就是这一年,深度贫困的侯坡村被批准摘掉“穷帽”。
健康使者:他把侯坡村当成家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很多地方难以拔掉“穷根”的主因。作为一名中医药系统的扶贫干部,郑访江在日常工作中发挥个人专业优势,帮助村民解决就医难的问题。
两年前,村民陈功感觉身体不适,当地医院初步诊断出肾功能衰竭,这个贫困的家庭如遭晴天霹雳。了解到情况的郑访江立刻和帮扶责任人多方协调,帮陈功在省中医院复检治疗,并帮助解决垫付了数千元医药费,解了燃眉之急。陈功在驻村工作队帮助下“看病不花钱”的事,在村里广为流传。
村民贾继珍在甘肃省中医院诊治眼病时,意外发现有乳腺肿瘤,在郑访江的高效协调动员下,肿瘤外科主任杨维建当天为她免费做了手术。
“看病一分钱没有花,还请我们吃中午饭,郑书记像亲兄弟一样照顾我们,他是我们的恩人!”贾继珍的丈夫侯学仪说。
截至目前,在郑访江努力下,侯坡村已有23名患者先后到省中医院诊治,协调12批次80多名省级医疗专家到当地医疗机构为1230多名贫困患者免费诊治疾病,先后为群众节省诊疗费12万多元,义诊送药28万多元。郑访江还积极协调帮扶单位垫资18万余元,为通渭县、乡、村的250多名干部提供免费体检。
他把侯坡村当成了家乡,侯坡人也没有把他当外人。帮扶两年多的时间,郑访江这个“外来人”被侯坡村“两委”聘为“荣誉村民”。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郑访江不断动员村民修建卫生厕所173座,面向全体村民不断普及“大卫生”的防病理念,把侯坡村创建成了“甘肃省卫生村”。村民们发自肺腑地说:“真是幸运,村里来了个健康使者!”第三铺乡党委书记张冠珍说:“省中医院的健康帮扶,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数,增强了村民的幸福感。”
村民的幸福感提升了,郑访江却累出了病。
冬天的陇中山区格外寒冷,经常屋内炉子旁零上20多度,屋外却是零下20多度。这一冷一热导致郑访江肺部感染。2019年除夕夜,阖家团圆之际,郑访江还在省中医院一个人输液。
驻村这几年,郑访江只参加过一次孩子的家长会,还因找不到教室而迟到。父母8次住院,他只赶回来过1次,还是因为他的父亲呼吸衰竭住进ICU。妻子打电话说:“你再不回来,就见不到爸了!”
每次想到这儿,郑访江内心都有一种撕心裂肺的痛。但他却将痛转为动力,侯坡村泥泞、坎坷、弯曲的道路上,总能看到郑访江和帮扶队员们在乡、村、社、户之间奔波的身影。侯坡村蜿蜒的山峦,见证着一位贫困农民的儿子和这片黄土地的深情厚谊。
他交出了侯坡村脱贫的亮眼成绩单。
华灯初上,侯坡村新建的文体广场,响起了欢快的乐曲。老百姓踏着节奏,唱着小曲,耍着社火,红红火火的扇绢之间,映照着侯坡村幸福的今天,也昭示着更加美好的明天。
编辑:董俊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