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国医大师“战疫”历程:《周仲瑛辨治流行性出血热实录》出版
内容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月1日电 由国医大师周仲瑛等主编的《周仲瑛辨治流行性出血热实录》一书,近日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1928年10月出生的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周仲瑛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70余年,是新中国中医教育事业和中医内科学科的开拓者之一,曾获首届国医大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诊法”代表性传承人等荣誉称号,主编、编著有《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急症学》《中医内科杂病证治精义》等著作。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出现过三次重大疫情,第一次是1955至1956年在石家庄、北京等地暴发的乙型脑炎,第二次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一些省市暴发的流行性出血热,第三次是2003年的SARS,中医药在这三次“战疫”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世纪70年代起,周仲瑛团队着手流行性出血热防治工作,研制出多种新药,有效地控制了疫情发展,“清热解毒4号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研究”1982年获卫生部科技成果乙级二等奖,“中医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获198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为我国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治工作做出重要贡献。 《周仲瑛辨治流行性出血热实录》一书分为“流行性出血热研究简史”“流行性出血热(疫斑热)的中医认识与治疗”“周仲瑛教授团队防治流行性出血热实践概述”“病案实录”等7章,近22万字。 “周老是中医大内科的领军人,他的一生对内科的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都有创建,如瘀热论、伏毒论、疑难杂病十纲辨治论等。这些重要的学术思想都将成为中医界的宝贵财富,而他在第二次‘战疫’里的突出贡献也必将彪炳史册。”作为周仲瑛的第一个博士生,中科院院士仝小林说,“系统整理周老团队既往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经验和研究成果,对促进中医瘟疫类疾病研究的学术发展和中医辨治外感热病水平的提高有历史意义,更具现实意义。”
编辑:董俊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