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认识伤寒圣方(桂枝汤)

2024-01-15 10:33:51

今天介绍桂枝汤(千古名方)

《绛雪园古方选注》

桂枝汤,和方之祖,故列于首。《太阳篇》云,桂枝本为解肌,明非发汗也。桂枝、甘草辛甘化阳,助太阳融会肌气;芍药、甘草酸甘化阴,启少阴奠安营血。姜通神明,佐桂枝行阳;枣泄营气,佐芍药行阴。一表一里,一阴一阳,故谓之和。加热粥,内壮胃阳,助药力行卫,解腠理郁热,故曰解肌。邪未入营,而用白芍者,和阳解肌,恐动营发汗,病反不除。观此足以贯通全部方法,变化生心,非仲圣其孰能之?
黄元御如是说,太阳中风一证,是卫气被伤而营血受病也,故伤在卫而治在营血。风中于卫,卫性收敛,风性疏泄,风愈泄而卫愈敛,卫过敛则营热内郁,故发热也。桂枝汤一方,甘草、大枣滋养肝脾之精血,生姜脏腑而宣经络,芍药清营中之热,桂枝达营中之郁也。

《长沙方歌括》陈修园

项强头痛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同。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藉粥之功。

《汤头歌诀》汪昂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桂麻相合名各半,太阳如疟此为功。

《方剂学》邓中甲

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第12条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第13条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第15条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可与之。
第16条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
第17条 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汤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第19条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第24条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第25条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
第42条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第44条 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第45条 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知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第53条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第54条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第56条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第57条 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第91条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第95条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下
第164条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
第234条 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第240条 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法
第276条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法
第372条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法
第387条 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服用方法

右五味,㕮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此方为伤寒圣方,配伍精当,酸甘化阴,辛甘化阳,为调和营卫之首选方矣!适用广泛,岂限于太阳中风表虚证耶?如失眠不寐,心动悸,自汗,四肢厥冷者皆可投之!所谓异病同治之妙,由此方可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