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锦满

保健理疗仪发明人与时俱进   不懈追求——聚能保健理疗仪发明人  冯锦满冯锦满,生于 1952 年,籍贯广东番禹,汉族人,香港城市大学中国物理治疗学专业文凭,嘉斯专业美容创新理疗研究中心创办者,主要从事创新理疗研究工作以及替患者治疗疾病。香港发明协会专业委员会员,踏进中医殿堂,开启成功之门神奇的中医药学,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健康事业做出的一个伟大贡献 ,传统中医技术更是

  • 姓 名: 冯锦满

保健理疗仪发明人

与时俱进   不懈追求

——聚能保健理疗仪发明人  冯锦满

1719473467303.jpg

冯锦满,生于 1952 年,籍贯广东番禹,汉族人,香港城市大学中国物理治疗学专业文凭,嘉斯专业美容创新理疗研究中心创办者,主要从事创新理疗研究工作以及替患者治疗疾病。香港发明协会专业委员会员,踏进中医殿堂,开启成功之门神奇的中医药学,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健康事业做出的一个伟大贡献 ,传统中医技术更是博大精深,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千百年来,中医药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卓越贡献。

2002 年3月,香港冯锦满先生和杜秀娟小姐一手创立了《嘉斯创新理疗研究中心》。该中心集美容、保健、理疗为一体,为前来求诊的患者进行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治疗和保健。中心成立以来,杜秀娟和冯锦满先后研究发明了多种理疗技术:恒温刮痧、恒温针刺导入。恒温灸法、淋巴排毒理疗法、聚能理疗法等,使理疗器械的配置日趋合理、完善。经过无数次临床试验,得到一致认可的第二代《聚能理疗保健仪》集多种理疗技术于一身,他依据频谱原理,将磁、光、热、远红外线聚为一体,通过热能使理疗仪具有针刺,刮痧、灸法、药疗,香董等功能,并可以根据不同病理进行不同形式的技术搭配,使治疗达到神奇效果 ,《聚能理疗保健仪》得到业内外一致好评,受益患者。不断将自己恢复的病情讲球给他人,使冯先生用理疗仪治病的消息不胫而走。慕名而来的患者有关节、肌肉等痛症,糖尿病、高血压、类风湿、中风后遗症、 甚至癌症等疑难杂症。根据病情的深浅,短时或经几个疗程的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甚至痊愈。在成绩和赞誉声中:杜秀娟和冯锦满仍然保持自我,淡然置之。依然认真研究每个患者的病情,以用最合理的配置予以治疗依然在斟酌如何使仪器更趋完善:为患者解除更多的病痛。

当代医疗科技主流是基因技术、培植干细胞、生物科学技术等高科技技术,其研究时间长,成本高,不利于快速普及;又中国还有相当数量的普罗大众,落后边远地区的人们,缺医少药,有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冯锦满先生发明的《聚能理疗保健仪》旨在以低廉的成本:神奇的功效服务于大众,他希望得到更多学术界人士的关注、研究并验证,他希望谋求更多合作伙伴参与、开发此项目,使仪器得到尽快普及,可以更多地惠及世人。冯锦满以为天下人解忧除疾为己任,在创新之路上与时俱进,不懈追求!

传统中医舒缓长期疼痛可选取「艾灸」手法。「艾·由艾草植物碎片挤床成片状,球状或条状之物,燃点后可隔着药荡块将其释出的热能连同药块中的有效成份加速地扩散到有关之经络穴位深处,即为「灸」。受刺激的经络穴位会引发用者的生理机能反应,从而提升或调节体内自我修复功能,舒缓疼痛。简单来说即用热能集中工人体某经络穴位来刺激神经系统或组织以达到预期功效。传统艾灸使用之物料并无任何固定标准如尺寸、密度、成份等,所以燃点后的温度不能。调节,因此患者往往因热力过份集中导致烫伤。再者,艾片、艾球或艾条容易受力粉碎,施灸者不可加诸相当压力把热能导人患者的穴位。深外。又或患者对艾草燃烧后的烟尘有不良敏感反应,因而艾灸手法完全不能用上。所以艾灸必须经由受训专业人士评估后方可进行:且其使用工具不可适应个别患者的肤质和体质特性而作出适当的配件更换、温度或压力调节,因此传统艾灸手法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此发明是大了实现全面调控艾灸的话应性和稳定性以提升效益,同时减低其使用时的安全风险。

艾灸材料大小不一且容易破碎,要达到稳定导热特性,取代之物料受热时尺寸变化要极微及坚固。至于要解决按个别人士不同肤质和体质特性,以及能抵御压力,接触皮肤的组件总括而言,必须坚硬、耐热兼易于更换。有关器材亦应能保持稳定地产生热能,而其热度能持续地维持一般人能承受的温度。是次发明的聚能理疗保健器内含一可更换的硬质衡温件,乃为一高热容比材料:它接触皮肤后除把热能平均渗透落皮肤下,也能缓冲皮肤表层温度约在 45°℃ 下以避免表皮过热。与此同时,用者可用手施加适当按压以配合个别人士的体质或穴位深度,得出更佳保健效果。比保健器内的电动风扇所造出之气流会先经过发热丝并快速加热,然后保健器内的聚能件把热气中的热能聚焦,再经一球衡温件传导到人体皮肤,可流的热风和热能则经由们边的特设排风口排出,保健器送出的热气温度是由电子线路板监控:其温度不会超过设定范围。

利用高温疗法的保健器必须有明显效益且安全可靠。而便携式设计会被市场广泛接受。此新型聚能理疗保健器的外形机构设计及特制组件可达以上目标。此理疗保健器之能量将从家居交流电力供应或内置蓄电池取得。保健器内含的电动风扇会造出适当的风量,风经过发热丝会加热到 60°℃至90°℃后,到达保健器内的聚能件,热气中-部份热能在此处聚集,然后经一缓冲热能恒温件再传导到人体皮肤上,剩余的热风和热能则经由侧边的特设排风口排出。此特殊机械结构会产生空气对流现象,令热能在恒温件上发挥缓冲作用,把皮肤表层温度控制约在 45°以避免表皮过热。再者,接触皮肤的怕温件乃一高热容比材料,它能把热能平均渗透落皮肤底层组织,亦可作刮痧保健之用。聚能件材料必须特别挑选。它是由人造、天然或再加工的陈瓷、玉石、宝石、矿石、碳化物、金属或任何以上物料之混合物所制成,其厚度介平干 0.5~10mm。上述的恒温件材料亦是必须特别挑选的。它是由人造、天然或再加工的陶瓷、玉石、宝石、矿石、金属或任何以上物料之混合物料所制成,其厚度介乎于 1mm 到 20mm而其接触人体皮肤的表面可为平面,一或多个曲面状,而曲面直径则为 20mm 到 150mm 以上恒温件可为全密闭或含最少一个中空小孔以配合不同用者的皮肤特质如厚度、粗糙度和热力敏感度。热风温度是由保健器内的精密电子线路监控和调节,从而把热风温度控制于30°℃到60℃范围内再配合述厌应不同人体皮肤特质而自由更换不同设计的恒温件,便可达致不同程度的改善用途和功效。更换衡温件为手动模式,但毋需任何辅助工具。总括以上各项设计特点,热能传导将有效地渗透到人体皮层下,且确保用者皮肤在使用中不被烫伤。因此这产品适合大众在家中或专业保健师职业场所使用。上述,安全措施能保障用者之安全。再者其热风能量可从一般家庭交流电压或内置充电池取得,因此大大提高了使用方便程度。上述新型理疗保健器更可在聚能件与恒温件中间,又或恒温件与皮肤中间两处位置,放置含化学成份(如精油、微量元素等)的填充薄块以加强舒缓疼痛功效,所以它能演变为一种理疗及份子导入的混合聚能保健器。

1719473491456(1).jpg

市场上只有近似产品,但并无同等功效及特征之理疗保健产品。

创新理疗技术

技术撰稿:冯锦满      冯冠杰    

我们之聚能理疗保健仪,能量技术部分,因为经多年临床及研究,其实已更新改进,所以将新的部分申请版权,希望能获当局批淮。

聚能仪器上安装风机开动时的电磁波、声波、震动、风速、马达转动所产生的磁场。发热元件产生热能、远红外线;合声、光、磁、震、电、热、风等已知能量,还有其他如太赫兹、量子等未知的能量频谱及频率。

经多年反复研究,现在可以把各种能量聚合或叠加,用光波聚焦传递能量,用于治未病、理疗、保健、美容、康复成本低廉,见效快。 

针刺导入技术,用针刺入身体后,用仪器放置在针柄或针体上面,导入能量频谱及频率;用药物或香薰精油,也可以用仪器导入,见效更快。

华陀夹直透刺,先用仪器鬆弛夹脊肌肉,平刺入夹脊肌肉,再用仪器放在针体上导入能量或药物及香薰精油。

八缪透刺跟华陀夹脊同样操作。

传统火疗,将能量物料作火种,明火直接烧患处,比传统物料疗效更快。

能量光疗,声频、光频、磁频、震频、电频、热频、风频或太赫兹及量子等频率,聚合或叠加,透过各种光频聚焦能量。

创新理疗课程内容:简介传统技术,与新技术的对比,量子光疗的现场示范如何操作,传统火疗能量物料作火种,明火直接烧患处,針刺导入,华佗夹脊透刺及八缪穴透刺 操作示范,用患者实际操作示范,課程活学活用,实际操作为主。

弓背及脊柱侧弯一次治疗的效果

1719473501846(1).jpg

1719473528193(1).jpg

1719473540088.jpg

1719473549167.jpg

部分荣誉等

1719473576852.jpg 

1719473584940.jpg 

1719473595578.jpg 

1719473606401.jpg 

1719473616952.jpg 

1719473631082.jpg 

1719473639963.jpg 

1719473648532.jpg 

1719473661041.jpg 

1719473669207.jpg 

1719473683843.jpg

1719473694563.jpg

1719473707767.jpg 

1719473715803.jpg 

1719473724386.jpg

1719473732361.jpg

1719473747450.jpg 

1719473757816(1).jpg 

1719473768648.jpg 

1719473777681(1).jpg 

1719473788042(1).jpg 

1719473797477.jpg 

1719473805971.jpg 

1719473816902.jpg

1719473827327(1).jpg

1719473839743(1).jpg 

171947385301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