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抗疫征文优秀作品】当口罩变成第二层皮肤

2020-09-18 15:49:03

国粹传承

国粹传承

当口罩变成第二层皮肤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孙爽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组织医护人员出征湖北。作为呼吸内科主治医师,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援鄂抗疫工作,坐上复兴号,奔向疫区地图“最红”的中心——武汉。


不辱使命 正式上岗


当口罩变成第二层皮肤,当防护服成为必备的外套,当酒精味道时刻萦绕,当下班离开病房的程序变得像进手术室一样繁琐……我们开始进入工作状态了。从穿脱防护服不熟练,到形成不能容错的顽固肌肉记忆,我们在一步步迈向正式上岗的路上。我知道,接下来我们会夜以继日地轮番在舱里捂热那方需要被治愈和关爱的天地,我们的汗水会在那里热烈地交融,为我们创造一份独家的记忆。


第一天正式上岗的小紧张让我精神抖擞了一整天。一开始,同科室的一位同事因为头上长脓包,严重影响了正常休息,还有两位同事受了脚伤。我很担心战友们的身体,担心在轮换上班制度的情况下,引起蝴蝶效应。顺顺利利完成工作,平平安安回家,这句话现在听来真的有些心酸和悲壮,但无论如何,“一个也不能少”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更加意识到做好每一个环节的防护,让自己保持战斗力,才能更好地打赢这场战“疫”。


我已出舱 感觉良好


这天,清晨五点半,天刚蒙蒙亮,我习惯性地在闹钟响起之前就醒了。约好六点半在大厅集合领早餐的几个战友不约而同地都提早到了。在胃口还没开的时间点,大家相互鼓励着多吃一点。


在去方舱医院的路上,大家没有说话,巴士在空旷的街道中央等待红绿灯的片刻,边上缓缓驶来同行的巴士上,坐着穿着打扮与我们并无二异的同行,隔着两层玻璃,我们通过口罩上的一双眼睛,相互鼓励,忍不住默契地比出相互加油打气的手势。


清晨,在方舱医院熙攘的更衣室里,来自全国不同省份的人因为这一身同样的装扮,相互检查、帮助、鼓励着,“祝你今天早点出舱下班”“加油”。


相对笨重的穿着和不得不缓慢下来的动作,并没有降低大家的工作效率。面对偌大一个病区,查房、医嘱、护理、检查等工作流程全部井井有条。


“您的第二次核酸复查还是阳性哦。”“再多陪我们几天,治好了再回家,这样你的家人和你自己才会更安全。有什么不舒服,我们都在。”“好,我都听医生的。”在方舱医院里,这样的对话太过常见,但也最真实。对讲机里,忙碌频繁的通话,只为了保证每个环节都不出错。


那一头,一天一次的晨间操又开始了,姐姐阿姨们都自发地向护士们站的地方靠拢。角落里,行动不便、有严重颈椎病的阿姨,跟着我做着颈椎复健操。


随着护目镜里热气冷凝下来的水越来越多,我知道,这个班离结束越来越近了,好像潜水的人从水底开始向上游动的那一刻,真的会有对自由呼吸的渴望。我不由自主地深呼吸一下,对自己说:“加油!我还可以再坚持至少一个小时。”


下班后,在清洁区脱完最后一层口罩帽子,尽管一身湿得尽透,才发现畅快的呼吸是如此珍贵和美好。等我和舱外的战友复述杨利伟那句经典台词“我已出舱,感觉良好”的时候,武汉的风是暖的,阳光和煦着。今年的樱花香气里,闻得到战友们共同努力的芬芳。


青山红日 携手踏过


得知明天江夏方舱医院即将迎来第一批23位出院患者,其中14名来自湖南医疗队病区,这个鼓舞人心的数字让每一位战友都激动不已。但我们也清楚地知道,这仅仅是一个阶段,一个数字,这场战“疫”我们要继续打下去。


凌晨一点,我目送夜班战友上了去方舱医院的巴士,云层厚厚的,看不到月亮,夜风并不凛冽,身边的战友还在温习明天要进舱的注意事项,调整着心态和呼吸。她并没有害怕,而是在尽着自己最大的努力履行好职责,如同这里的每个人一样。


楼梯间清一色的外出服,整齐地挂放着,一眼就能看到哪位战友今日轮值。空气流动得很缓,但丝毫没有轻慢。江苏队的鹅黄外套,湖南队的红色外套,衬里统一的绿色洗服,日间全部的色彩在固定的生活节奏里交织。这样一场举国的战“疫”,将无数主动请缨的战士们汇聚在这一块土地上。


我知道,今日我们防护服下短暂的憋闷,是为了明天更多人脱去口罩后的顺畅呼吸。我们并不伟大,我们甚至平凡,但是始终记得在宣读希波克拉底誓言时候的那一份骄傲。我们的“诗和远方”已经真实地展现在脚下,只要我们携手并肩,青山红日一定能踏过。


摘下口罩 拥抱世界


又是一个早班,住斜对门的胡华主任也赶早一同去查房,同班的是两位第一次进舱的男护士,多少有些紧张。一路上,胡主任一边轻快地描述着自己前几次进舱的感觉,一边总结着经验和注意事项给两位小伙子,其中一位是团队里年龄最小的24岁的小蔡同志。


这一天,即将出院的患者显得分外激动,而因为复查结果依旧阳性或者CT显示病灶没有吸收的患者就显得有些失落,在围观出院患者合影时,我注意到了他们那羡慕又无奈的眼神。


“每个人的病情都有不同,有些人好得快,有些人好得慢,好得慢不代表病情严重,只是因为你身体这个大工厂的流水线比别人更长,所以工期更长。安心在这里再陪我们几天,很快你也可以回家和亲人拥抱啦。”在这里,通俗易懂的语言、感同身受的表达以及发自肺腑的耐心,是可以逾越语言、年龄和文化障碍的最好工具。


下午两点,师兄准点出现在办公室跟我做交接班,出班还未休息的戴飞跃主任还特意来电询问早班患者的情况以及下午班重点追踪患者的结果。因为不太放心,下班前,我和师兄再次查看了重点患者。


都说方舱医院的患者无重症,但,方舱医院的医生无轻心!


例行排长队完成漫长又让每个人充满期待的脱防护服流程,走出清洁区最后一扇门,每个人都满脸压痕却表情轻松地迈步,就像陕西队某个队员说的“摘下口罩,感觉世界都是我的”。


远远地,我的战友们已经等我很久了,我们还是跟第一天一样,同来必同回。以后的每一天,回家的那一天都会一样。


在开回驻地的巴士上,远方的友人发信息来,告诉我他们那边的早樱已经开了。武汉的樱花,请你不要着急,这一年会有更多的人目睹你的美,今天的努力就是明天的胜利! 


相关链接


【中医药抗疫征文优秀作品①】苔花如米小 也如牡丹开


【中医药抗疫征文优秀作品②】终生难忘的战疫67天


【中医药抗疫征文优秀作品③】疫情下,中医护理有温度


【中医药抗疫征文优秀作品④】青春在“战火”中燃烧


【中医药抗疫征文优秀作品⑤】武汉再遇花木兰——记甘肃省中医院援鄂前线护理团队


    【中医药抗疫征文优秀作品⑥】战疫的中医力量


    【中医药抗疫征文优秀作品⑦】在抗疫战场火速入党是我一生的骄傲


 音频朗读:秦宇龙

 编辑:王迪